Skip to content
  • 龙舞天翔小站
  • 知食汇

龙舞天翔资源共享

BWTECH DOCS CENTER

龙舞天翔资源共享
  • 资源共享首页
  • 网赚研究
    • 币圈及区块链游戏
  • 金融与管理
  • 网站开发建设
  • 网络营销优化
  • 精彩网文
  • 汽车生活
  • 德州扑克
  • 兴趣主题
  • Toggle search form

中医没落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德国教授一针见血!

Posted on 2021-12-16 By 龙舞天翔 中医没落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德国教授一针见血!无评论

  曼福瑞德·波克特(Manfred Porkert),一位谦和友善、年逾古稀的德国老人,一位受人尊敬的汉学家。他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满晰驳,取意为“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他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在欧洲,他不仅是与李约瑟齐名的汉学家,而且是一位中医学家。他的名片上印着:“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中医理论基础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中医规范辞典执行主编”。

  他为了中医的振兴和发展,1979年以来先后5次来到中国。他的中国同事和朋友亲切地称他“老满”或“满教授”、“满先生”。有人把他誉之为活着的白求恩。他对中医发展的观点,被国内学者广泛引用。

  前不久,波克特教授应邀来北京。在中国科技信息所主办的“中医药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他作了《为什么当代人类不能缺少中医》的专题讲演,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会后,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波克特这样说道:

  中医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自己把自己的宝贝当作垃圾忽视甚至丢掉了。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在中国,对中医的歧视处处可见。中国的西医师有157万人,中医师只有27万。在综合医院中,中西医的比例约为1:9甚至5:95。更奇怪的是,在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学院也存在这个问题,中医院中,病历90%是用西医诊断学和病理学的术语写的,能用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来诊病和开方的,一种说法是不到一万人,而且这些人年事已高。果真这样,那就悲惨了!

  种种迹象表明,中医正在不断走下坡路,走向衰落。这种倾向如不迅速而有力地加以扭转,这个曾在理论上、实践上达到最成熟、最有效的水平的医学,将成为过时的东西。这不但对中国人民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对世界人民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中医的衰败不仅是医学上的问题,也是一个严竣的社会问题,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美国2003年的卫生医疗费用是1.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200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13亿人,如果没有中医,谁能支付起那么高的医疗费用呢?到过欧美的人就会知道,欧美的医疗效果并不一定好,许多病的治疗上并不满意。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跑到欧美做中医呢?中国要保证老百姓的医疗,当然更不能缺少中医。

  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几年前我看了崔月犁先生的《中医沉思录》,我高兴地看到有许多人在深刻地思考中医的问题了。最近我读了李致重先生的《中医复兴论》,我们的理解完全一致。太让我高兴了!我对他说:我们是朋友,也是同学,志同道合的中医的学生呀。我认为,中国应当首先把自己中医的事情做好。中医应当在中国的国学传统上尽快复兴起来!

  实际上,中国是不应该有文化自卑感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对人类文明有过重大的贡献。中国只是在近二百年才落后了,但这是社会的落后,管理的落后,经济的落后,而不是文化特质的落后。中国人应该克服文化自卑感,理直气壮地弘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和发展中医中药学,要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医中药“正名”。中医是成熟的科学,不是经验医学,更不是伪科学。不要人为地把中医学搞坏了,让人家说你是伪科学。现在,西方人也已经觉察到西医西药的局限性了,但又没有其它办法,很多人把目光转向植物药物,希望从传统医药中寻找出路,这是中医中药发展的好时机。

  中国应该加强中医中药的教学和研究。中国要培养大批真正能用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诊病治病的中医师,不是一万人,而是五十万、一百万人。这样,输送到世界各国的假中医也就少了。中国应该制定中医药学的标准,当然不是以西医学方法来评判的标准,并使它逐步成为国际遵循的唯一标准。这样才能消除国际市场上那种传统中药按植物药物,或者西药标准划定的混乱局面。中医中药有自己的标准,用别人的标准就不是中医中药了。

  现在迫切要做的事情有三条:一是设法使中国的一些一流学者掌握认识论,即有关现代科学在方法学上与中医学相适应的认识论。二是继承、开发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三是系统地发展属于中医自己的现代技术。比如研制鉴定中药的新技术;药物功能论断的新技术;在医学文献迄今还没有包括进去的中医治疗功能性或退行性疾病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等等。这些工作要靠中国的同仁来做,也需要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

  西方医学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和电子显微学基础之上,属于实证科学范畴。中医不是普普通通的技能或者技艺,不是通过多少年的高等教育和临床实践就可以成为中医泰斗的。中医医术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中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是和人的德性修养紧密相关的!为什么现在的西医大行其道,占据大半壁江山,而中医萎靡不振,鲜有大医现世,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1、中国传统文化被毁坏殆尽,天人合一、善恶因果、仁义礼智信等正念已经烟消云散;

  2、现行中医教育体系违背了中国传统医学“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修炼德性”的传承模式;

  3、人心浮躁、医风可疑,众多中医从业人员过多关注如何追逐名利,追求钱财,基本上不具备大医现世的德性背景和静悟条件;

  4、由于污染日益严重,中草药本身带有一定的毒性;此外,出于经济利益考量,中药厂商采取非法手段炮制中药饮片。这些因素都大大减弱了中药的药力,人们逐渐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

  中医衰败了,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人不行了。

  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更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说它是科学和技术显然都贬低了它,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它既是形而上之道,无形无象,通天达地;又是形而下之器,有形有像,医病救人,同时也是一种渗透于东方世俗生活的文化、哲学、艺术、价值观,甚至就是一种美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学了中医生活一定会更美好,所以我以为每个中国人都该学中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的经典语录应该直接进入大中小学的课本,因为这些都是中医的源头。试想,你即使不给人治病,学了中医也能给自己养生保健,这也是积德行善,因为你减少了自己的痛苦,也就减轻了亲友的麻烦。

  中医与儒释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核心文化内涵,对道的追寻令它们异曲同工。无论皇家的正统学说还是民间的世俗文化都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之道密不可分,而中医兼俱道与术之特征,并彻底融入世俗生活,且雅俗共赏,所以不仅人人皆可学习中医,进一步努力还可成为业余郎中,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从古到今的一种现象,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医还有个现代特色,就是当今的许多中医名家是学了西医后再学中医而成名的。中医自身的特色也造成了中医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从古到今,大凡文人骚客都略通歧黄之术,贩夫走卒也会些治病的独门偏方,至于武林人士和道家人物,则十有八九都懂些医术。这不仅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武侠小说中可以领略,而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元代名医朱丹溪四十四岁才开始学医,典型的半路出家,一不留神成了名医;上海名医陈存仁写的《我的医务生涯》,披露了更多由文而医的神人,兹略举一二:恽铁樵,上海名医,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因长子病故,遂发愤学医,后正式挂牌行医。其主要著作22种,另有《铁樵函授医学讲义》;陆士谔,上海十大名医之一,早期鸳鸯蝴蝶派小说家,主要小说有《冯婉贞》、《新孽海花》等,医著有《医学指南》、《士谔医话》等,编著的医书有《叶天士医案》、《叶天士秘方》等。由此可见,从古代到1949年,医者与文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谁若想更进一步成为悬壶济世的郎中,就可专门拜师学医,出徒了就可成为当时的专业人士。

  学中医最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我所看到和实践的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其实东方的学问和技艺都是如此传授的,如练武、习文、学戏、下棋、绘画、弹琴等等。若无师,那就先寻师,师肯定可以找到,只要你心诚。此外,医书也可成为半个老师!旧时的中医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体系,无任何门槛,谁都可以学,因为它低可用于修性养生,中可用于治病救人,上可用于悟道得道。但是你究竟能否成为好医生,能否悟道,只能取决于你的医道和医德,决不取决于你的文凭和广告。

  再说,中国几千年来压根儿就没有中医文凭这东西,中医高人是师带徒的结果。如此看来,中国学医的旧制和习惯法其实是一种比科举制度和现代考试制度更先进的人才选拔体制,让社会成为最大的考场,颇有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有人说江湖医生骗人,世上也的确有这种江湖骗子。但那个行业没骗子?我们一生中真正上当受骗的悲剧是因为江湖医生吗?谁也不从中医教育和体制上找原因。中医高人都被消灭了,当然只有庸人和骗子当道!我以为,人世间的种种职业中,唯独医生最难骗人,因其结果只有两种:有效和无效。而绝大多数误人生命的究竟是江湖医生还是某些正规医院,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政府无为,各类人才就会自然成长,大有可为。这也是为什么中医自古就有如此多的流派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各地气候不同,物产各异,更加造就了各地、各类风格不同的中医方法,所以中医的天性就是充满个性的,多元化的,它与西医从一开始就走的不是一条道。人类返朴归真的趋势与中医的本质有种天然的契合,中医本身就可以直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在当今科技发达医疗倒退的情形下,我更建议人人学点中医,多少不限,总之都会利人利己。再说,这也算恢复了一种古风,一种失传很久的中国特色。

  不知何故,中医专业是按理工科招生的。其实这是个地道的文科专业,甚至可以归为艺术类,唯独不应归入理工科,这大约也是官员们一心向往科学的结果。中医无论从文字、医学、历史、哲学、艺术、玄学等各方面看,都是与中国文化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因为其中充满了道,所以有文科天赋的人学中医比理工科天才更得心应手。我将认识中国字的人都称为文人。作为一名文人,我学中医是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所致。文人识字,所以可以先读医书,书就成了第一个老师。我就是这么开始的。可惜在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易,摧毁自己的兴趣倒不难。我坚信只要真心学医求道,自会碰到有缘人。果然,当我真心诚意地寻找学医的师傅时,他们就一个个出现了,有的在乡下,有的在城里。看似你在找他,实际上他也在找你,有缘之人迟早会碰面。

  中医内容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中药。其实中医的内容之丰富超出我们的想象。仅从大的方面就可分为内治与外治,而外治的内容更丰富多彩。只要搞通了中医的一法,就容易触类旁通,治疗方法多了,就能不拘一格结合运用,哪种方法适用就用哪一个。关键是必须跟着师傅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从实质上看,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人,其法在于调节阴阳平衡,故凡调节阴阳平衡之法皆为中医之法,其法并无高下之分,端看那种法更合适。从广义上讲,中医之法亦是治国之法。所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很有道理,因做良相与良医之道相通。

  中国是文化的中国,数千年来以文教化四方而少有武力征服;而中医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核心――道。故曰:中医亡,则中国文化亡,文化即亡,则中国名存实亡!决非耸人听闻!

  过去几年中,我遍访各地各类中医人士,其中有民间的也有学院派的,有城里的也有乡下的,有道士也有和尚。在寻医访道过程中,我常常碰到一些人对中医忧心如焚,尤其对“中医不科学”的说法表现出极大的愤怒。这时我会津津有味地说:如果有人说中医不科学,那您就该说,对,中医当然不是科学!说中医是科学实在贬低了中医,因为中医是超越科学并包容科学的!何故?中医给中国人医了几千年的病,既有神奇的疗效,又有系统的理论,能说它不真吗?可是当今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也无法解释中医的理论和疗效,只能说明科学有局限,是中医的发展提前超越了科学。以科学为标准衡量中医本来就不对。什么是科学?其定义至今众说纷云。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通称为哲学,到后来才分科别类,是谓科学,亦即分科别类之学问,它只是建立在古希伯莱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传统上的一种探索真理的方法,并非终极真理。中医、佛学、道学、神学不也是探索真理的方法吗?

Post Views: 628
健康与生活 Tags:中医

文章导航

Previous Post: 一个外国从医者的观点:中医在中国衰落,在西方兴起!
Next Post: 为什么中医会如此衰落?因为我们没有看清中医的本质!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2025 年 5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3 月    
  • GOOGLE ADSENSE
  • GOOGLE专项研究
  • PHP程序开发
  • 互联网电商
  • 健康与生活
  • 兴趣主题
  • 国内搜索引擎推广
  • 基础与规则
  • 外汇投资
  • 学习资讯
  • 币圈及区块链游戏
  • 德州扑克技术
  • 房地产风云
  • 收集待分类
  • 数码摄影
  • 杂文&随笔
  • 案例研究分析
  • 理财生财
  • 精品小说
  • 系统及其他
  • 经营管理
  • 网站运营理念
  • 网络优化营销
  • 网页前端
  • 美食与菜谱
  • 股市投资
  • 驾驶及维修

AXIE AXIE INFINITY DEFI Google META robots.txt SEO WEB2.0 windows 中医 中文搜索 买车 企业网站 加密货币 威廉·奥尼尔 实战 彩票 德州扑克 成交量 打新 技术指标 抑郁症 捂股 排名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优化 攻略 无限注 晃晃悠悠 橄榄油 泡菜 流动性挖矿 炒股 焦虑症 看盘 短线操作 穷人 网络营销 美食 股票 菜谱 虚拟货币 行情 配股 酸甜白萝卜

近期文章

  • 玻璃阳光房应该用什么胶来密封防水
  • 什么是数字孪生?跟数据可视化的关系又是什么?
  • 为跨链注入新动力,HotCross能否成为Web 3.0的基建?
  • 为什么中医会如此衰落?因为我们没有看清中医的本质!
  • 中医没落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德国教授一针见血!

近期评论

    归档

    • 2022 年 3 月
    • 2022 年 1 月
    • 2021 年 12 月
    • 2021 年 11 月
    • 2021 年 10 月
    • 2021 年 9 月
    • 2021 年 8 月
    • 2021 年 7 月
    • 2021 年 4 月
    • 2016 年 12 月
    • 2012 年 1 月
    • 2008 年 1 月
    • 2006 年 3 月
    • 2006 年 2 月
    • 2005 年 12 月
    • 2005 年 11 月
    • 2005 年 10 月
    • 2005 年 3 月
    • 2005 年 1 月
    • 2004 年 12 月
    • 2004 年 10 月
    • 2004 年 9 月
    • 2004 年 8 月
    • 2004 年 7 月
    • 2004 年 6 月
    • 2004 年 4 月
    • 2004 年 3 月

    其他操作

    • 登录
    • 条目 feed
    • 评论 feed
    • WordPress.org

    Copyright © 2021 龙舞天翔资源共享.

    Powered by PressBook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