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做不出来,相关服务就难以整合进来。
互联网周刊:Web2.0的推广开始加速,但它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您对Web2.0的看法是怎样的?
林(天际网CEO) :现在有很多关于Web2.0的定义,有些不免片面,说Web1.0是做内容,Web2.0是做服务。但是难道Web1.0就不提供服务,Web2.0就不填充内容吗?在我看来,Web2.0体现为三个特点。一是个性化,即用户也是消息源,门户对消息的控制将被削弱,消息传播的渠道因此发生改变。二是真实化。在Web1.0时期,网络上都是虚拟社区、虚拟个体,这可能对逃避现实的人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力,但Web2.0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其社区将推广实名制,即使每个人的名字不算真实,但个人资料起码是可信的,这在SNS(社会网络软件)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三是相关性,每个用户以自身辐射出一个私有的可信赖的交际网络,无论是一度还是二度,都与每个用户相关。
互联网周刊:为什么Web2.0要强调真实性,它又是如何实现真实性的?
林 :天际网的机制并没有阻止用户去填写虚假信息,但是如果一个人邀请了现实中的朋友到天际网,却被发现虚假信息,他的朋友就会觉得他很不堪,所以说这种邀请的架构保证了用户资料的真实性。再比如填写毕业院校,如果你是清华大学的,但写成上海交大的,那么校友就无法通过关键词找到你,你也就无校友可言。而且天际网是一个职业的社交平台,上面没有娱乐的东西可玩,人们不会在此寻找虚拟社区的那些体验。
互联网周刊:但从现实来看,很多SNS网站并没有体现出您所谓的真实性。
林 :是这样的,所以它们都是SNS1.0,这批网站于2003年底在美国和中国大批出现,多数以交友进行炒作,迅速提高用户数量,却没有把真实性做出来,相关服务也没有整合进来,所以发展到今天,其中很多网站维持得很艰难或者已经倒闭。同时,从技术术语的角度来讲,Social Networking的含义是有特指的,相关联的人际关系应该是真实的,但交友网站把SNS做偏了,远离了Web2.0的模式,乱填名字的结果必然是做回Web1.0。
互联网周刊:从这些失败的SNS案例中,您汲取了哪些经验教训,后来的SNS又应该如何去做?
林 :把现有的模式和理论扣到用户头上,无效;肆意炒作以提升人气,无效。天际网的着眼点是从发现自身需求开始的,就像我自己,人到中年,积累了大量的人际资源,而手里的几千张名片却很难维护,如何管理和拓展每个人的人际网络就成了许多人的迫切需求。
天际网也提供BBS服务,但它是有权限设置的,可以对一度好友、二度好友等不同用户开放。这是因为我们发现很多商务人士虽然不去最火的论坛,但并不说明他们没有沟通的需求,事实恰恰相反。但这些人希望只与相关的人讨论相关的事,即使是吃饭打球这样的话题,也希望在有限的人际圈内进行讨论。
SNS的真实性与隐私保密并不矛盾。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SNS产生联系需要中间人的介绍,这一方面提高了认知双方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保证了个人资料和E-mail的私密性。
互联网周刊:那么,这些服务将如何收费,将来的盈利模式大概是怎样的?
林 :天际网的核心业务(人际关系的拓展、维护)是永远免费的,但高级功能将会收费。另外,因为很多人在通过朋友找工作,或者把工作推荐给朋友,所以招聘也会是一个收费业务,费用将产生在招聘方。现在已经不是1999年网络泡沫的年代,我们要提前进入收费过程、明晰盈利模式,但各项细节还在探讨之中。对于这类模式的公司,我想中国可以容纳一到三家。
互联网周刊:Web2.0应该如何与Web1.0共生,将来它会走向哪里?
林 :从用户需求来看,Web2.0和Web1.0没有理由对立,用户想看内容就去Web1.0,想表达自己就去Web2.0;但是从本质来看,它们是根本对立的,因为真实和虚拟不可调和,在一种环境下可以做的事情是不能在另一种环境下实现的。将来Web2.0可能独立发展壮大,也可能被Web1.0收购,但整合不好就会死掉。Web1.0现在依然有很好的收入,并且在努力维持这种状态,所以它们可能会局限于这个圈子,很难跳进Web2.0的新世界。
可以做一个比较,Web1.0的核心业务是搜索,每个网站都有一个搜索输入条;而在Web2.0时代,取代搜索角色的应该是SNS,那时每个网站都会包含一个真实可信的人际网络。目前天际网所实现的业务只占整体框架的5%,才刚起步,Web2.0新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在说来还为时尚早。
(责任编辑:龙舞天翔)